小孩厌学怎么办?湖北宜昌青少年叛逆学校认为首先要知道厌学的原因是什么。小学到初中阶段,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挫败感,是跟不上进度。高中到大学阶段,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人生意义。
学习并非人的天性,是后天由社会培养出来的习惯。人类出生后和动物一样受趋乐避苦的原始本能支配,所以儿童自发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。有没有从小就喜欢学习的孩子?可能的,但比例相当少,大部分孩子都被外界压力强制着学习。只是有的孩子表现出厌学,有的能够克制厌学情绪。
这一点很好观察: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,到了社会上,没人再强制他学习,他是否还在自学?如果你是成年人,回顾自己,观察以前的同学,这个问题你就会有答案。
大部分人只要离开学校,没有外界压力,都不再学习。要知道,学校本来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。中国1905年才开始普及现代教育,那以前孩子们基本不上学,十几岁的孩子就是跟着家庭劳动。只有少数人读私孰。大部分成年人没有学习习惯也是正常的。
现代学校这个环境的特殊性就是按年级来教学,不断把学生投入更大的学习压力中。不管怎么美化修饰,学校的任务就是拖着孩子去进步。一个孩子读初中一年级,期末考试成绩非常好。他能不能再读遍初一?当然不能,他立刻就被投入初中二年级,接受更难的课程。所以学生只要还在学校里,就不断要承受更难的学习任务。随时会在哪个阶段承受不住,产生挫败,开始厌学。
成年人的生活正好相反。你进入工作单位当小工,干前台,第一年干得不错,第二年能不能升职?这要看有没有职位,没有的话你就得老实呆在原地。所以成年人往往面临与学生完全相反的问题,就是多年从事重复的工作,产生职业倦怠。
小学到初中的孩子发生厌学,主要是跟不上进度,他们还不会思考人生意义。从高中开始,孩子们会思考“我是谁”、“我从哪里来”“人怎么生活才有意义”之类的问题。二十岁前后在发展心理学上叫“自我同一性危机期”,指的就是这个意思。而这恰恰是高中到大学阶段。
人生在早期是很程序化的,小学读完了就上中学,毕业了就工作,是单身就要结婚生孩子。把这些都忙差不多了,人也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。做过的那些有什么意义?接下来还要干什么?这时候就不再有程序化的答案,成年人要自己去找答案,并且普遍找不到,所以中年危机经常发生。
而人到了这个岁数,恰恰都作了学生家长。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“我为什么要学习”的问题,也只能给出程序化的回答:不学习高考怎么办,没文凭怎么能找到好工作?等等。这些答案能说服小学生和初中生,说服不了高中生和大学生。如果一个家长整天念叨这些,孩子们就会觉得这个家长不过而而。家长在子女中间失去权威感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。
于是我们就会看到,不少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很好,到了高中突然就想不学习了。
家长一般把厌学只当成孩子的问题,将它与自己的问题割裂开来——我可以不学习,你不能不学习。实际上,孩子厌学只是家长厌学的折射。毕竟出生在高知家庭的孩子比例少,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低。
家里的长辈不读书,不学习,天天打麻将度过业余时间,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本身没意思,不过是应付差事,在这种氛围下无法形成学习习惯。如果家长事业有成,生活有奔头,家庭里也有学习氛围,孩子厌学是低概率事件。